《衣元素—臺灣原住民服飾文化》

模組名稱: 衣元素—臺灣原住民服飾文化

模組設計人: 王士銘

教學所需總時數: 360分鐘

主要科目: 歷史

主要領域: 社會

其他領域及內容:

《吉娃斯愛科學》相關教材使用:

教學對象年段: 第五學習階段 (普通高中)

核心素養 (依照12年國教課綱所訂):

教學模組主題類別:

  1. 部落傳統手工藝的文化科學

模組主題族別: 泰雅, 其他

模組簡介:


一、生活文化世界觀的傳承

教學時間:60分鐘

單元活動名稱:

人類服飾與社會文化的關係

(一)學習重點概念

1. 重點概念

1) 認識人類穿衣的歷史。
2) 思考服飾與人類社會的關係。

2. 12年國教課程綱要的相關概念

(二)學習活動

1. 學習活動目標

(1)活動目標
歷 1a-V-3比較過去與現在的異同,並說明過去與現在的關聯性。
歷 1b-V-1連結歷史知識與現今生活,並運用歷史知識分析社會現象或變遷。
(2)12年國教課程綱要的相關學習表現

2. 學習活動設計

開始上課時,教師先問學生「人類為什麼要穿衣服呢?」「衣服對人類有什麼作用呢?」教師觀察全班學生反應,抽點學生回答。其次,教師問學生「除了來學校須穿制服外,平時出門時會怎麼打扮呢?」教師觀察全班學生反應,抽點學生回答。
我們都會上街購買衣服,而我們的潛意識也在此時發揮作用,指導自己依所屬階級、工作、性別、年齡或需求情境來選購衣服。因此,人的衣著表現具有充分的文化意涵,也成為各個次文化分野指標之一。
教師總結學生三點問題的回答。解釋人類衣服種類豐富多元,諸如:帽子、首飾、上衣、手套、褲、裙、腰(皮)帶、襪子……等等。試著從幾件中、西文化的服飾圖例,說明人類衣飾,表現在社會功能,階級差異、紡織技術、文化交流、審美觀等諸多方面差異性。
請學生於課後閱讀教師指定文章:辜振豐,〈導論:時尚的流變〉,《時尚考:流行知識的歷史祕密》,臺北:花神文坊,2011,頁8-17。李莎莉,〈臺灣原住民族群的服飾〉,《幼獅文藝》,78(1),1993,頁70-75。

3. 評量

教師請學生於課後閱讀發給的兩篇文章,結合生活中穿衣、購衣經驗,撰寫閱讀心得。教師批閱每位學生閱讀心得並給予回饋與評價。

(三)核心素養

(四)關鍵字

文化意涵;社會功能

(五)附件圖片

### 請下載模組,才可觀看完整模組內容 ###